站在竣工不久的新房前,桑杰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
这位朴实的珞巴族村民,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是驻村工作队帮我们盖起了新房,让我们用上了新家具,真的很感谢他们。”讲到动情处,他不知该如何表达,索性唱起了歌。
自2011年10月全区开展强基惠民活动以来,第一批5451个驻村工作队、2万多名队员积极响应号召,远赴西藏各个偏远农牧区。2012年12月2日,第二批驻村工作队从第一批驻村工作队手中接过驻村“接力棒”,他们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五项任务”,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驻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强”基层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章程……”2012年5月,在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安多县甲格卡岗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培养下,甲格卡岗村8名村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边巴说:“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几乎都有4至5名村民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
作为强基惠民活动“五项任务”中的第一项任务,建强基层组织是强基惠民活动的重要抓手。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驻村工作队按照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要求,积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据统计,全区所有驻村工作队培养农牧民入党积极分子128310名,新发展党员17906名,确定“三培养”对象48889名。
做“实”维稳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西藏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可以说,没有广大农牧区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西藏的长治久安。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驻村工作队紧紧抓住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关键,通过举行维稳宣讲大会、调节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值班巡逻和完善应急处突机制等有效措施,有效维护了基层稳定,进一步巩固了西藏长治久安的大局。截至目前,全区各级驻村工作队共召开维稳宣讲大会61400多场次,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1.34万起。
拓“宽”致富门路
近日,卡嘎镇吉定村农民旺姆家的馒头店开张了。在京办驻村工作队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旺姆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旺姆高兴地说:“我们家原来经济状况很差,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蒸馒头,开了馒头店,做上了小生意,现在店里的馒头能卖两毛五一个,一天就可以卖出去300多个,生意很是兴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驻村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摸透社情民意、为驻在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积极申请短平快项目等方法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门路。仅山南地区驻村工作队就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9787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45563人次,培养经济能人6290人,扶持引导和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实体740个。
“深”入感恩教育
“看了展览,才知道旧西藏是多么苦,农奴的日子是多么悲惨。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生活比蜜还甜,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山南地区扎囊县吉林村村民扎西平措在看完新旧对比展览后所说的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一年多来,我区各驻村工作队结合基层和本单位实际,深入到群众中,着力宣讲党的政策、进行感恩教育工作,让群众从心底感党恩、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真正让群众明白了惠在何处、惠从何来。
办“好”实事解难事
白玛曲珍是自治区派驻日喀则地区拉孜县苏村工作队的队员。去年,同西藏两万多名干部一样,刚刚毕业的白玛来到了苏村开始驻村生活。她说:“我想为村子做更多的事,种更多的树,让环境更好,让村子变得更好,让藏族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和白玛曲珍一样,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干部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三就”、“两保”、“六通”、“一安居”等问题,使制约农牧区生产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进一步夯实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